为什么说民营超变态SF传奇企业是“自己人”?
时间:2019-11-02 02:22 点击:次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万众欢腾。
10月1日,在盛大的群众游行队伍中,一排熟悉的面孔出现在“改革开放”篇章“春潮滚滚”方阵的彩车上——
他们是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董事长常兆华等民营企业家代表。
手握鲜花的他们不断挥臂致意,甚至大声欢呼,脸上溢满兴奋与自豪。
雷军在微博上写道:“今天,我非常荣幸的以民营高科技企业家代表的身份,参加了新中国七十华诞的庆典,见证了这场气势恢宏的盛大仪式!通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的那一刻,我从心底里感到无比的激动,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2019年10月1日群众游行队伍中的民营企业家们。 来源:视频截图
时针拨回2018年11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对参加民营企业座谈会的50多位企业家真诚地说:“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为什么总书记会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称为“自己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以民营经济为代表的非公经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地位是如何确立的?在高质量发展中,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又将承担什么样的历史使命?
民营经济内生于民
“自己人”助力中国经济奇迹
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业所有制结构的经济成分基本上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1978年,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占77.6%,集体企业占22.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破除所有制问题上的传统观念束缚,为以民营经济为代表之一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打开了大门。
春风拂过,万物生发。
街头卖纽扣的19岁姑娘章华妹领到了10101号的个体执照;物理教师刘永好决定跟哥哥们投身农村创业;小鞋匠南存辉看到了电开关的商机;工厂推销员宗庆后贷款办起了批发小卖部……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个体经济在中国大地上破土而出。
截至1987年,全国城镇个体工商等各行业从业人员已经达569万人。民营经济成为改革开放初期吸纳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的新引擎。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后,俞敏洪、王传福、许家印等一大批干部和知识分子加入到市场经济的洪流中,民营企业所涉及的领域也更加宽泛,先进制造、教育、房地产、金融等领域均有民营企业的身影。
百舸争流,大浪淘沙。
在这个时期,张近东第一次调转苏宁的船头,尝试家电的连锁经营;奥康王振滔在杭州点燃一把“温州鞋”雪耻之火;在海南房地产投资中亏了一大笔钱的李书福回到浙江造起了摩托车和汽车……在党和国家的鼓励下,民营企业家放开了手脚,在市场经济的大浪中奋勇争先,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和竞争力。
奥康制鞋工厂内,工人正在利用智能设备切割皮革。 人民网记者 刘然摄
2001年,中国加入WTO,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实力逐步与国际接轨。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一大批优质海归人才回国创业,中国互联网产业强势崛起。2001年,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3.2万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18.9%。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营经济实力在党和国家的进一步鼓励下显著增强。从城市到农村,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从大学生到退休职工,全国掀起了新一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民营经济新高潮。
目前,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以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和新增就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上榜的民营企业从2010年的1家升至2018年的28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所说的那样:“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
民营经济造福于民
美好生活、公益扶贫离不开“自己人”
一到吃饭时间,拿起手机点个外卖,几十分钟后热气腾腾的各色佳肴就呈现在眼前。这似乎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标准生活场景。易观近期发布的《互联网餐饮外卖行业数字化分析》估算,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餐饮外卖市场的整体交易规模已达1952.9亿元,同比增长35%。
不仅是外卖,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从智能手机到电子支付、从无所不包的快递到随时预约的家政服务、从电影游戏到旅游出行,便利的现代生活似乎处处离不开民营经济。
如今,民营经济发展不仅为中国14亿人民的生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产品和服务,更解决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以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和新增就业。甚至不少专家都认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对我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进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有着关键的作用和意义。
民营经济“先发地”温州市如今高楼林立。 人民网记者 刘然摄
另外,在社会公益方面,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9年9月26日,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授予了“蚂蚁森林”项目。这个项目是支付宝客户端设计出的一项公益环保行动,它将用户在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为转化为“绿色能量”,继而虚拟“种树”,然后通过项目运作在荒漠化地区种下一棵真树。截至今年8月,5亿“蚂蚁森林”用户累计在荒漠化地区种了1.22亿棵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扶贫领域,民营企业不仅捐款捐物,也更注重以市场化手段从产业扶贫、技能培训、产业链建设等方面提升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
在乌兰察布等地区,平安通过撬动“免息免担保”资金、运用“保险+科技”提供保障等方法,提升了贫困地区产业扶贫效能。另外,恒大在毕节扶贫中形成的“恒大模式”、万达在丹寨扶贫中打造的“丹寨小镇”等样本工程,也都体现出民营企业独特的市场思维和创新活力。
全国工商联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在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中,已有7.64万家民营企业进入8.51万个村进行帮扶。该行动产业投入达到712.46亿元,公益投入达127.74亿元,安置就业67.97万人,技能培训84.60万人,共带动和惠及973.0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